Chuyang

也说新老三国


前几天跟朋友谈起新三国和老三国孰优孰劣,众说不一。我自己因为抱有“先入为主”的偏好,认为1994年版老三国是难以超越的经典,因而对新三国有些不以为然。


整体感觉上,大家究竟是喜欢新三国还是老三国,主要是看你是追求娱乐消遣为主、还是试图接近严肃一点的历史真实感。在现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,CP动漫三维热闹非凡,快手抖音你方唱罢我登场,哪一版三国更吸引眼球,不言而喻吧?要求人沉下心来听那些半文言文的台词、沉思品读干枯的史料,未必合乎时髦。


我读书的时候,正是琼瑶金庸小说风靡的时代。我有一次问老师,如何判断一部文艺作品是否是经典之作?老师说,经典作品有深层的寓意和醇香,但往往深藏不露、不易轻易发觉,需要靠读者自身阅历的增长而逐渐感悟;而通俗作品不论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读,所看到、所感触的内容,基本都在同一层面。(莫非就是三维 vs. 二维的区别?)


我在高中的时候时第一次读《红楼梦》,之后差不多每十年重读一次,每一次从书中品悟到的含义层次都不尽相同,每一次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发现新感悟……想必是因为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叠加积累吧?正所谓“少年读书,如隙中窥月;中年读书,如庭中望月;老年读书,如台上玩月。” 读书如观月,观的须是有内涵的明月,阅历不同、心得不同;如果所观望的是一块顽石,跟年龄、见识就没有关系了……


再比如读《三国演义》,我年纪越大越喜欢刘备。年轻气盛时热衷于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打打斗斗,看曹操杀伐决断、倍感酣畅淋漓。年纪大了方知人世艰难,方觉刘备那一份貌似踌躇的恻隐仁厚,才是世间最为宝贵的品格。


回到94版老三国,九十年代第一次看的时候,无非是看故事看热闹,喜欢长得好看的人物、喜欢赤壁鏖战的火爆场面。之后这些年再回头去一集一集地细品,深深地被其中蕴含的内在美所折服。那些精妙绝伦的场景对白、荡气回肠的背景音乐、人物出神入化的举手投足、一颦一笑,精雕细琢的服饰和妆容,都令人徜徉于栩栩如生的历史之中,不觉心驰神往。


人有一个很奇妙的感觉:虽然谁也没有见过心目中的历史人物,但其实心里却有一个似曾相识的既定形象。多少人在看1987版红楼梦时,惊呼陈晓旭“太像林妹妹了!”,这就是文艺作品成功的标志之一。老版三国演义在这点上也是不可逾越的精品,绝大多数的选角都近乎完美:曹操、刘关张、孙权、诸葛丞相、姜维、司马父子、钟会…..包括令人憎恶的反面人物诸如董卓黄皓,几乎就是从历史长廊活生生走出来的人物原型,音容笑貌、活灵活现,令人叫绝!


和前几年流行的各种宫斗剧一样,新版三国或许更加符合这个时代的娱乐胃口,这倒未必说明世风日下,只是时代的特征不同而已。我还是相信时间是最了不起的试金石,不妨再过十年回头看看,许多褒贬沉浮、是优是劣,自见分晓。


新三国的对史实的了解和尊重,与老三国差距的确不小。知乎@FFF团长下面这段评析非常有趣:


“我觉得新三国很强大的一个方面在于它的犯错效率,即使让我故意写一个错漏百出的剧本,我也达不到新三国那样的程度。


例如里面有句台词:徐州城是中原第一雄关。只有十个字,但这句话犯了至少四个错。第一,当时没有徐州城。第二,徐州不算中原。第三,徐州没有雄关。第四,徐州并不险要。如果出个题让我编一句台词并在十个字以内犯四个错,我可能会想很久,但这种台词在朱编剧那里简直信手拈来。


还是地理上的例子。剧情在曹操赤壁败退后,说曹操只剩下青冀幽并四州,然后部下突然来报,说马腾进攻许昌了。我如果是曹操,会回他一句:关我屁事,许昌在豫州。这段剧情就好比抗日战争时,部下慌慌张张地报告委员长,说大事不好,日军进攻延安了。你说委员长这时会怎么想?


还有诸葛亮北伐那里,司马懿提出划渭水为界和诸葛亮和谈,我要是诸葛亮肯定立马答应啊,这种划法等于直接把关中大片腹地包括长安都送给了蜀汉,当场还于旧都。到时不止获得大片领土,说不定曹叡一气之下还会把司马懿砍了,简直爽歪歪。


可以说,新三国犯的错都是最基础的,编剧如果不是故意写成这样(概率极低),就是他真的不懂这些常识。对历史一窍不通还可以当历史剧的编剧,也算是国情了。”


新三的不少台词真可谓接地气儿,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,比如:


1. 董卓:迁都长安那是百年大计。

2. 袁绍:官渡之战决定着未来500年的历史。

3. 潘凤:我的大斧早就饥渴难耐了

4. 张飞:捅他一万个透明窟窿。

5. 诸葛亮;这场火烧得太好了 比夷陵那场还好。

6. 曹操望着赵云:我爱死他了 。

7. 许攸跟曹操是少年密友,他们藕断丝连,鸿雁传书。

8. 荀彧:主公喜欢女人。

许褚:废话,主公当然喜欢女人。

荀彧:主公喜欢的和你喜欢的不一样。主公喜欢已婚少妇,尤其是别人的媳妇。

9. 王允:若除禽兽必先献身禽兽。貂蝉:义父此举与禽兽何异?王允:我求你了。

的确喜感十足、令人忍俊不禁,可惜生搬硬套、嫁接到“古人”之口,就显得不伦不类、贻笑大方了。



评论(22)

热度(114)

  1. 共1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