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uyang

伍子胥和屈原,端午节你愿意纪念谁?


(这篇小文是为端午节而写的。谁知端午那天,老福特系统开小差,死活发不出来,今天才发成,大有起个大早、赶个晚集的感觉)


按照《中国风俗辞典》的记载,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源共有七种,其中两种说法与先秦时期的楚人相关:春秋末期的伍子胥,战国时期的屈原。直到今天,端午节已经和屈原联系在一起,但是,也有部分地区纪念的是伍子胥。

伍子胥与屈原都是楚人,但两人性格及命运颇有不同。


东汉杨雄的《十二州箴》中的《荆州牧箴》:


幽幽巫山,在荆之阳。江汉朝宗,其流汤汤。夏君遭鸿,荆衡是调。云梦涂泥,包匦菁茅。金石砥砺,象齿元龟。贡篚百物,世世以饶。战战栗栗,至桀荒溢。曰:我在帝位,若天有日。不顺庶国,孰敢余夺!亦有成汤,果秉其钺。放之南巢,号之以桀。南巢茫茫,包楚与荆。风剽以悍,气锐以刚。有道后服,无道先强。世虽安平,无敢逸豫。牧臣司荆,敢告执御。


杨雄这首诗中的“风剽以悍,气锐以刚”,经常用来形容楚人性格,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生前,就自称自己是楚人性格,比较狂傲、急躁、爆烈。熟悉王元化先生的人,则敬佩其血脉里的傲岸,激情与才学,耿直与刚烈的楚人精神。


对于楚人精神,司马迁的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亦有很好的概括: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。


伍子胥(公元前559年—公元前484年)名员(一作芸),字子胥,楚国人(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)。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,因受费无极谗害,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。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。


据湖北云梦县博物馆的资料,在伍子胥(公元前559-公元前484年)从楚国逃往吴国的途中,在云梦县沙河乡辛安寺村时迷失方向,向庙祝询问离吴国有多远,庙祝告诉他,这里就是楚吴交界处,由此往东就是吴国。伍子胥往东见到一块界碑,这才心安。其后佛教东传,此庙改为“心安寺”。


其后,伍子胥成为吴王阖闾重臣,,公元前506年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,伍子胥掘楚平王墓,鞭尸三百,以报父兄之仇。有人认为,“端午”就是纪念伍子胥为父兄平反昭雪、血亲复仇的日子。


在先秦时期,人们崇尚的观念是“为父绝君,不为君绝父。”血亲复仇被认为是正义行为。孝高于忠,家高于国。以血缘等关系联系起来的小共同体高于国家这样的大共同体。


伍子胥和孔子是同时代人,孔子很赞赏伍子胥的血亲复仇:


《礼记·檀弓上》,子贡问于孔子曰:“居父母之仇,如之何?”夫子曰:“寝苫枕干,不仕,弗与共天下也。遇诸市朝,不反兵而斗。


上海博物馆藏楚国楚竹书,有一篇曰《鬼神之明》,写于5枚竹简之上,专家认为是《墨子》的佚文。其中第三简有:“五子疋者,天下之圣人也。”而“五子疋”就是伍子胥。


伍子胥的行为不仅受到春秋时代人们的赞扬,到200多年之后战国时代的屈原,也屡次表示自己要效仿伍子胥。他在《九章·悲回风》中也写到:“浮江淮而入海兮,从子胥而自适”。


屈原(约公元前340—公元前278年),生于楚国丹阳秭归(今湖北宜昌),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,早年受楚怀王信任,任左徒、三闾大夫,兼管内政外交大事。提倡“美政”,主张对内举贤任能,修明法度,对外力主联齐抗秦。因为遭到贵族排挤诽谤屈原,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。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,自沉于汨罗江,以身殉楚国。


不少后人认为,端午节赛龙舟、吃粽子,都是为了纪念这位爱国主义诗人。


在我看来,伍子胥更值得激赏,也更能体现楚人精神。伍子胥率兵打回楚国,成功复仇,将楚平王墓掘开鞭尸三百,可谓大快人心,足以令暴君昏君惧。对于昏庸无道、滥杀无辜且胡作非为的暴君,没有让他在生前得到应有的惩罚,这样做已经算是便宜他了。屈原的经历让人慨叹和同情,但投汨罗江而死、不仅于事无补,而且过于憋屈,让人意难平!


大家觉得呢?


评论(15)

热度(17)

  1.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